765DevOps

Thinking is the problem, Doing is the answer !

0%

禅道持续交付(七)-失败总结

哈哈,想不到吧,虽然经过小伙伴的很长时间的努力,我们最终落地的效果是不理想。最终项目被”砍“掉了。不过很值得和大家分享下,感觉这篇应该是这个系列最值钱的一篇啦,不容错过!

1、持续交付最终结果

在完成试点后,整体落地推进整体结果不是很好,总结两句话

  • Web端使用体验很操作
  • 移动端整体尚可

最终由于**”领导层“**的决定,禅道寿终正寝了 😢😢😢

2、失败原因

其实在禅道命运的变更和我司上层调整是一个重合的时间节点,当初我一度很”郁闷“,想不通这个是一个正确的事儿,K8s也是前沿趋势,我门打造的可是我司第一个统一产研研发大平台……

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经历更多的DevOps的实践,发现禅道的”死亡“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,我会逐步给到各位解释哈。

2.1、空中楼阁(核心原因)

我们打造的持续交付系统可能先对于公司当时的现状来说太”高、大、尚“了,因为技术层面整体 底层建设不牢

  • 软件版本和架构未标准化 – 容器化改造能定制化到你怀疑人生
  • 运维自动化程度低(基本处于脚本时代吧) – 配置改造、域名标准
  • 无标准化测试环境 – 大家各自的测试环境基本各成体系
  • 自身建设的K8s集群先对稳定性不足
  • 大部分小伙伴其实都没有准备好

基建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,不是一个持续交付系统所能撑起来的,我基于个人的理解把它们理解成一套房子,而持续交付属于Roof一环,如果Foundation和House都没有建设好的化,直接盖”屋顶“,这将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。

2.2、技术选型

并不是最新、先进就是合适的,我觉得当时起步选择了Helm并不是一个明知的决定,学习成本太高,专业技术方向人员还Ok,当时需要推向多有业务小伙伴使用,这个成本可想而知,入门成本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维护起来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。

2.3、自身易用性

我们基于禅道自身Scrum框架,做了很多流程、角色限制,最终的结果感觉就是作茧自缚。说实话这个就是机械的贯彻了标准的软件生命周期流程(也可以理解为瀑布式),然而他并不”敏捷“。

流程过度的自由,会引发不可预知的问题,但流程机械化的强制管控,会引起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怨声载道。在流程和效率中间找到一个平衡,或者说DevOps落地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逐步规范,这估计也是 敏捷思想 想引导的,可惜的是: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(认知局限)